
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,推动党建与传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,计算机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代表于4月24日赴寿光市墨龙书院开展系列实践活动,通过“沉浸式研学+科技赋能”的创新形式,探索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传承新路径,为新时代青年铸牢信仰之基、文化之魂。
在墨龙书院历史文化展馆内,师生通过图文展陈与全息影像技术,系统学习了寿光从上古传说至近现代的革命发展史,重点聚焦抗日战争时期寿光党组织发展历程及张玉山、陈少敏等革命先驱事迹。党委书记张治海现场讲授专题党课,结合书院内陈列的《农圣》贾思勰著作与“蔬菜之乡”的现代农业成就,阐释“从农耕文明到数字中国”的奋斗逻辑:“寿光不仅是‘菜篮子工程’的发源地,更是红色精神的沃土。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,用计算机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承,让科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”
依托学院专业特色,师生在书院“汉字科技体验馆”开展实践教学。通过操作“虚拟翻书”“全息水幕”等数字化设备,党员们体验了活字印刷的动态复原过程,并尝试用编程技术模拟甲骨文演变动画。学生党员彭博睿感慨:“用代码重现‘仓颉造字’的智慧,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的魅力。作为计算机学子,我们更应探索‘党建+科技+文化’的跨界融合模式。”
在数字化与红色文化交融的时代语境下,计算机学院党委以“党建引领、技术铸魂、实践育人”为主线,通过“沉浸式党性淬炼”“校地文化共生”两大创新路径,推动红色基因入脑入心、见行见效,为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文化传承提供“数智化范式”。
计算机学院党委此次开展的“硬核文化课堂”主题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当红色基因与数字技术深度耦合、与青年需求同频共振时,便能真正实现“从历史深处走来,向青春血脉扎根”。